谈「数据」的「价值」

引入

「数据」在社会发展中慢慢显示出了它的价值,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也被确认当作了新的生产要素,与「土地」「劳动」「资本」和「企业家才能」并称。

那么「数据」为什么「有价值」呢? 其「价值」的「体现」又是什么呢?

又该「如何看待」数据的价值呢?

数据的「价值表现」

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,数据的「价值表现」需要通过「生产活动」来进行。

在生产活动的不同阶段,数据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

  • 从0到1的创新性生产活动:通过数据把握变化的「需求」,「指导」创新的「方向」,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目的性。
  • 从1到100的工程性生产活动:通过数据把握生产的过程,提升产品「可靠性」,提高「生产效率」,提高工程的「可预期性」,从而降本提效。

另外数据也变革了生产的模式。传统的生产需要「定义原材料」+「定义产品」+「定义生产过程」,目的和手段都必须投入人工。但通过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方法,我们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只「定义原材料」+「定义产品」就能「完成生产」。

传统的程序都是给定「输入」和「处理方法」,得到源源不断的「输出」。数据+机器学习可以通过给定「输入」和「输出」,得到「处理方法」。并使用得到的「处理方法」再给定「输入」,得到源源不断的输出。

数据的「价值内涵」

历代的生产资料的「价值内涵」都在于其「固有的稀缺性」

数据其「价值内涵」也不例外。其稀缺性体现在两方面

  • 存量的信息差
  • 增量的稀缺性

数据本身具有低复制成本的特点,即其规模化是无成本的,且有巨大的正外部性。但数据作为一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在形态,所以还是存在「信息差」的。但这种「信息差」更多的是一种「人为的稀缺性」。

同样数据的制造也具有稀缺性。现代社会虽然有海量的数据,但是「结构化可利用的数据」是稀缺的,这是受制于当前生产力阶段的一个「固有的稀缺性」。

数据的「价值观」

有「巨大外部性」但因为「人为因素」产生的稀缺的「存量数据的信息差」,本质上是垄断的产物。所以目前国家引导「数据要作为公共财」,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反垄断行为。作为企业和个人,应把精力放在「把握增量的稀缺性」上,通过挖掘数据内生的价值,去创造财富增量,这才是面对数据时「价值观」的正道。

发表评论

为防机器,验证码请直接输入4个数字1

*